进入第二重境界的企业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,老板不得不考虑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问题,这时就要考虑怎么才能让优秀的人才留住,考虑满足这些人才的需求是必要的手段之一。
人的需求大体上分为两个方面:精神和物质。利他境界的老板分为两类,第一类是认为只要钱给到位,所有的事情都能搞的定,即只注重物质激励;第二类是已经了解到除了物质激励以外,在精神层面也应该做些事,但是要么不知道该做啥,要么不知道该如何做。
宜兴钱盘华第一类老板虽然开始“散财”,但是他们都以为金钱是万能的,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,他们能够满足员工较低层次的需求,当员工的物质水平达到某些特定的程度时,物质激励的边际效益开始递减,企业的很多问题可能就会暴露出来。
第二类老板是在第一类老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他们惯用的物质激励已经不凑效了,而且老板的生意也不能没有员工,这时候老板的意识也开始注重员工的精神需求。但是,做啥?如何做?又是值得他们思考的问题,一旦开始了这种思考,说明老板的境界慢慢的开始慢慢提升。
利他老板所在的企业,企业文化慢慢的开始显示其部分功能和作用,因为物质是精神的基础,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企业文化慢慢的开始凝聚了一部分人心,对另外一部分员工也开始彰显出了激励作用。
万达集团的王健林2000年的时候,因为在创业之初进入企业的两个员工,一个得了癌症,一个得了肝病,当时没有医保,万达集团就自己拿钱给两个人治病,一个花了200多万,一个花了100多万,这引起了王健林的思考,万达当时还很年轻,才发展十多年,当发展到三四十年,达到几万人规模,很多人老了,退休了,医药费怎么办?王健林想:为了弟兄们,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有两个限制词,叫长期、稳定的现金流。这才决定做商业地产,才有了今天的企业规模。试想,如果当时王健林抱着利己之心,不愿意承担两位元老的医药费,不考虑跟着他的弟兄们的未来,不做战略转型,今天的富豪榜上还会不会有他的名字。所以说,利他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利己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